本站为四川自考民间交流网站,非四川省自考办网站,最新自考动态请各位考生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及各市自考办最新通知为准。

四川自考网 > 历年真题 > 2017年4月四川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2017年4月四川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管理员 2020-07-23 历年真题

2017年4月四川自考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把“就那么回事”当作口头祥的人物是

A.赵慧文
B.王清泉
C.刘世吾
D.韩常新

2.铁凝小说《哦,香雪》是一部

A.富有先锋色彩的小说
B.富有民间传奇色彩的小说
C.富有诗情画意与生命灵性的小说
D.富有宗教情怀的小说

3.阿城小说《棋王》中,王一生除了下棋外最在意的是

A.吃
B.穿
C.住
D.饮酒

4.王安忆小说《喜宴》中新郎的身份是

A.小岗上学校的老师
B.小鲍庄的知青
C.小岗上的支书
D.大刘庄的铁匠

5.陈映真小说《将军族》的主要叙述手法是

A.逆叙
B.意识闪回
C.词典式叙述
D.顺叙

6.以“击鼓传花”式的叙述手法营造出“神秘的迷宫般”氛围的小说是

A.《马桥词典》
B.《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C.《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D.《拾婴记》

7.巴金散文《怀念萧珊》中,“我”藏报纸这一行为的用意是

A.担心妻子责备“我”因读报纸而误事
B.担心妻子视力受损加剧
C.担心妻子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
D.担心影响妻子的工作效率

8.张晓风散文《母亲的羽衣》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A.反复
B.对比
C.排比
D.反讽

9.张洁散文《拣麦穗》前半部分叙述的内容是

A.拣麦穗的过程
B.“我”与卖灶糖老汉的相识过程
C.拣麦穗姑娘“美丽的梦”以及出嫁时幻想的破灭
D.“我”与卖灶糖老汉问的情谊以及对他的思念

11.贾平凹散文《秦腔》中说秦腔“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的意蕴是

A.秦腔的风格秀而无骨
B.唱秦腔是做人最体面的事
C.秦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D.秦腔匿前人人平等

12.杨绛散文《学圃记闲》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

A.在平实的记叙中克制地传达情感
B.通过两个时代的对比表现主题
C.采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D.浪漫主义手法与现实主义手法的灵活运用

13.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用来和马进行对比的动物是

A.牛、骆驼和驴子
B.虎、牛和猪
C.骆驼、狮子和羊
D.猪、狗和豹子

14.傅雷书信《致傅聪》引用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艺术家要把感情生活升华为艺术创作
B.做人要学会明哲、体贴、容忍
C.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
D.以适当的音乐提高艺术水平

16.宗璞散文《哭小弟》中,叙述小弟生病后同事的关心来表现小弟品格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象征暗示
B.先抑后扬
C.类比显现
D.侧面烘托

17.丰子恺散文《缘缘堂续笔·癞六伯》中用以描写癞六伯这一人物形象的语句是

A.“他站在桥顶上,指手画脚地骂:“皇帝万万岁,小人日日醉!”
B.“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
C.“身短、头大、疏疏的长须,言谈举止,一派老辈风貌”
D.“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

18.牛汉散文《父亲,树林和鸟》中所刻画的父亲形象是

A.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
B.呵护生命、洞明世事的人
C.充满智慧、刚愎自用的人
D.追求梦想、呼唤真情的人

19.琦君散文《髻》选取发髻作为女子青春的象征物,回忆了两个女子的人生历程。这两个女子是

A.香雪和风娇
B.小渔和守明
C.母亲和姨娘
D.英子和新媳妇

20.舒婷诗歌《双桅船》中,双桅船向海岸倾诉思慕之情所采用的人称是

A.第一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第一人称和第三人

21.罗门诗歌《麦坚利堡》的艺术特点是

A.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战争”坐在麦坚利堡嘲讽亡灵
B.主要使用了排比、反复等艺术表现手法
C.全诗着力描述“冷”、“静”的氛围
D.诗行整齐,隔行押韵

22.穆旦诗歌《智慧之歌》中,“我”认为“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的原因是

A.它以美丽的爱情为营养
B.它以珍贵的友谊为营养
C.它以迷人的理想为营养
D.它以人生的痛苦为营养

23.海子诗歌《麦地》中,“我”和仇人“握手言和”的时候是

A.收麦时
B.看麦时
C.披月种麦时
D.准备吃饭时

24.下列表述中,对流沙河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人们共同情感的寄托物
B.两岸中国人共有情感的寄托物
C.台湾诗人Y先生以为在台北听到的蟋蟀不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D.“我”以为四川乡下听到的蟋蟀不是台北听到的那一只

25.曾卓诗歌《有赠》将等待“我”归来的女友喻为

A.“我的生命的灯”
B.“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C.“一座炼狱”
D.“彩云般的烈焰”

26.郭小川诗歌《望星空》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叙写的主题意蕴是

A.表达了“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B.赞美人间的建设事业和战斗者的人格力量
C.反思战争及人的悲剧命运
D.歌颂灾难岁月中的人间至情,宣告着正义、人性的胜利

27.诗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作者是

A.洛夫
B.臧克家
C.公刘
D.西川

28.痘弦诗歌《红玉米》诗句中,悬挂在“宣统那年的风吹着”的屋檐底下的红玉米的 含义是

A.未来的象征
B.现代人的精神象征
C.记忆中的人生
D.想象中的历史情致

30.沙叶新话剧《陈毅市长》的结构特征是

A.“多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
C.“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
D.“人像展览”式

15.抒写“文革”中妻子因为受到自己的连累,饱受屈辱磨难的作品是

A.《送一个人上路》
B.《残月》
C.《致西绪福斯》
D.《回看血泪相和流》

二、多项选择题

1.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在选材和叙述上的匠心独运之处有

A.以百合花图案的被子作为叙事线索
B.不正面书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段
C.运用以小见大、对比和衬托的方法揭示主题、刻画人物
D.运用一系列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E.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叙写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

2.下列作品中,属于王小波创作的小说有

A.《黄金时代》
B.《丰乳肥臀》
C.《青铜时代》
D.《九月寓言》
E.《白银时代》

3.台静农散文《记波外翁》中波外翁弃世自尽的原因有

A.饱受人生现实的折磨,希望破灭
B.个人的寂寞,对时事的悲观
C.因弟弟英年早逝而悲痛不已
D.许寿裳被害所带来的心理打击
E.因父亲纳妾而遭受委屈

4.郭路生诗歌《相信未来》用以描绘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的意象有

A.蜘蛛网
B.炉台
C.余烟
D.灰烬
E.月亮

5.老舍戏剧《茶馆》以裕泰茶馆为“窗口”,反映了近五十年社会历史的变迁,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思想主题。这“三个时代”是

A.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
B.北伐战争时期
C.袁世凯时代
D.辛亥革命时期
E.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三、简答题

1.简析迟子建小说《亲亲土豆》的叙述特征

2.

简析孙犁散文《黄鹂一一病期琐事》的构思特点。

3.

简析绿原诗歌《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的主题意蕴。

4.

筒析田汉戏剧《关汉卿》中关汉卿的形象

 

四、论述题

1.分析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的主题意蕴与艺术特征。

五、阅读分析题

1.阅读贾平凹散文《访兰》,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2)不要写成读后感。(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附《访兰》原文访兰贾平凹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里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它,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记于一九八二年五月三十一日五味村(选自《贾平凹短文》,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如果大家想要获得更多的四川自考本科、四川自考专科的历年真题和复习资料,请关注四川自考网

Tags:

自考微信公众号

四川自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标签列表